4S 店不会告诉你的保养猫腻,看懂至少省一半钱
去 4S 店保养爱车,账单却动辄几千元?明明只是常规保养,维修清单上却多出一堆看不懂的项目?别怀疑,你可能正在掉入保养的 “消费陷阱”。有车主分享经历,去 4S 店做三万公里保养,原本预计 800 元,最后却花了 3200 元,仔细查看才发现,很多项目根本没必要做。今天就为大家撕开 4S 店保养的 “神秘面纱”,揭秘那些不会告诉你的猫腻,学会这些,养车费用至少能省一半!
一、猫腻一:过度保养,小问题夸大其词
部分 4S 店售后人员为了提高业绩,会将车辆的小问题刻意夸大。比如车辆只是轮胎花纹正常磨损,却被告知 “轮胎磨损严重,存在爆胎风险,必须立即更换”;发动机轻微积碳,就被形容成 “不及时清理会导致发动机报废”。更有甚者,在车辆保养时,故意制造一些小故障,然后 “顺理成章” 地推荐维修项目。
真实案例:车友张先生的车行驶时偶尔有轻微异响,去 4S 店检查,被告知是变速箱故障,维修费用高达 1.2 万元。张先生心存疑虑,又去了一家熟悉的维修厂,结果发现只是发动机护板螺丝松动,拧紧螺丝后异响消失,花费仅 20 元。
二、猫腻二:高价推销养护产品
在保养过程中,4S 店常常会推荐各种高价养护产品,如燃油宝、发动机清洗剂、空调杀菌套餐等。他们声称这些产品能提升车辆性能、延长使用寿命,但实际效果却参差不齐。有些燃油宝不仅不能提升燃油经济性,反而可能导致发动机积碳增加;劣质的空调杀菌产品,还可能对车内人员健康造成危害。
数据显示,市面上 80% 的燃油宝都达不到宣传效果。4S 店推荐的某些燃油宝,成本可能只有几十元,售价却高达三四百元。
三、猫腻三:偷梁换柱,以次充好
个别不良 4S 店在更换配件时,会将原厂配件换成副厂配件,从中赚取差价。副厂配件的质量与原厂配件相差甚远,使用后可能会影响车辆性能,甚至带来安全隐患。比如用副厂刹车片替换原厂刹车片,制动效果会大打折扣;非原厂的火花塞,可能导致发动机抖动、油耗增加。
曾有车主发现,自己在 4S 店更换的 “原厂轮胎”,仔细查看发现是翻新胎,轮胎上的生产日期标识模糊,存在明显改动痕迹。
四、避坑指南:教你识破猫腻,理性保养
1. 提前了解保养知识,制定合理保养计划
车主应仔细阅读车辆使用手册,明确车辆在不同里程阶段的保养项目和周期。一般来说,车辆的常规保养项目包括更换机油、机滤、空气滤清器、空调滤清器等;每 4 万公里左右,可考虑更换火花塞、刹车油;每 6 万公里更换变速箱油。了解这些基础保养知识,就能对 4S 店的保养建议进行初步判断。
2. 学会自检,小问题自己解决
一些简单的车辆检查和维护,车主可以自己动手完成。比如定期检查轮胎胎压,使用胎压计测量,确保胎压在标准范围内;检查玻璃水液位,及时添加;清理空气滤清器表面的灰尘,延长其使用寿命。这样既能节省保养费用,还能及时发现车辆潜在问题。
3. 选择正规渠道,多方比价
如果对 4S 店的保养项目和价格存在疑虑,可以多咨询几家正规维修厂,对比价格和服务。同时,关注汽车之家等专业汽车平台的保养攻略和车主经验分享,了解其他车主在相同保养项目上的花费。此外,还可以在电商平台购买正品保养配件,选择靠谱的维修店进行更换,能节省不少费用。
4. 保留证据,维护自身权益
在保养过程中,要保留好维修清单、发票、更换下来的旧配件等证据。如果发现 4S 店存在欺诈行为,可凭借这些证据向消费者协会投诉,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保养车辆是为了让爱车保持良好状态,但绝不能成为被商家 “收割” 的理由。掌握这些防坑技巧,识破保养猫腻,你就能在养车过程中占据主动,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。